一个完整的说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:说教学目的、说教学内容、说学生状况、说教学办法、说教学程序设计、说训练的内容与办法。其中,在说教学内容的时候,除去容易介绍教学内容在学科中的地位与用途以外,还应该注意指出教学内容的重点、难题和重点。以下是智学网收拾的《二年级语文说课稿(三篇)》有关资料,期望帮到您。
二年级语文说课稿
今天说课的课文是选自人教版小学习语文3、册第25课《赠汪伦》这首古诗,该课文教学用一个课时,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进行说课。1、说教程
(一)教程的内容及地位
《赠汪伦》这首诗是国内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。李白游览泾县桃花潭时,当地人汪伦常用美酒款待他,临走时,汪伦又来送行,李白作了这首诗留别,体现了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。全诗语言自然质朴,了解如话,感情真挚,诗意极浓,是练习小学二年级学生朗读诗歌,领会诗人感情的非常好作品;这首诗是唐诗中的,它流传之广,应用之多,影响之深,可见一斑。
(二)教学目的:
依据本单元的教学需要和诗歌教学的特征,本课的教学目的定为:
1、通过突破生字词,理解古诗的大意。
2、练习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,想象情景,领会诗中的真情实感。
3、引导学生了解珍惜友情。
(三)教学重难题
领会诗人感情,有感情朗。
2、说教法
为了达成以上的教学目的,整个教学过程使用谈话法、朗读感悟法等来完成教学目的的。大家都知道,读是理解感悟的途径,在课堂教学中,我以读代讲,让学生充分地读,在读中整体感知;在读中感悟诗人情感;在读中培养语感;在读中熏陶情感。因此我有目的的安排三个层次读,达到教学目的:“初读课文,整体感知”,“细读课文,理解感悟”,“精读课文,情感内化”,如此逐层递进地读,让学生充分领会到诗中蕴涵着朋友之间美好真挚的友情。
3、说学法
为了培养学生朗读诗歌的能力,教给学生整体理解诗歌的办法,我采取多种形式和步骤,反复引导学生朗读,通过“初读总体把握诗意——细读具体理解诗情——精读全方位领会感情”三个步骤,边读边想,品诗中字词,悟诗人感情,培养学生好的念书习惯,全方位提升朗读诗歌的能力。
4、说教学程序
(一)复习导入,巩固旧知
1、抽查背诵上节课所学的古诗《回乡偶书》
(如此既可以巩固旧知,又可以让学生尽快地进入学习新课中来。)
2、提问:有哪个学过或读过李白的诗?
(用学生所熟知的常识进行导入,可以消除学生的陌生感,使学生在旧知的基础上非常自然地进入新常识的学习,让新旧常识连贯起来,使常识系统化。《赠汪伦》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,学生已经学过一些李白的诗了。因此,上课时我先让学生说说已经学过的李白的诗,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。)
(二)讲授新课
1、学习生字词,读准字音,认准字形,为学习课文打下基础,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。
2、初读课文,整体感知
先自由读,需要学生把这首诗读正确,读通顺;然后齐读,需要学生一边读一边想:诗中写哪个送别哪个?
(从整体上初步感知古诗内容,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。)
3、细读课文,理解感悟
(1)指名读第1、2句诗,并提问:从“忽闻”写出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?从这两句诗中同学们知晓汪伦是如何送李白的吗?
(2)齐读三四句诗,并理解诗人将“深千尺”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有哪些用途及体验诗句“夸张”的写法。
(3)再齐读一遍古诗。
(细读课文,让学生领会诗中的感情思想。)
4、精读课文,情感内化
师生合作探究学习,想象情景,依据诗句描写的景物,说说此画面。
(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李白与汪伦的比桃花潭水还更深的深厚友情,为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打下基础。)
(三)读背感悟,领会感情
1、老师范读,需要学生边听边领会古诗所表达的感情思想。
(教师范读可以用我们的感情朗读来感染学生,为学生提供可借鉴和模仿的“声音形象”。)
2、在学习全诗和范读的基础上,再加以教导朗读,让学生在读流利的基础上,再有感情地朗读古诗。
3、熟读古诗,然背部诵古诗
(让学生在诵读和背诵中反复感悟李白与汪伦的真挚友情。)
(四)古诗新唱,升华感情
赏析并学唱儿歌《赠汪伦》,让学生在优美动听的音乐中升华感情。
(五)作业布置
1、有感情地朗读古诗,背诵古诗。
2、采集其他古人离别诗句。
(引导学生查找、搜寻、扩展有关材料,积累语言,拓展常识面。)
二年级语文说课稿
1、说教程(1)教程简析。
《秋季》是一首现代诗,主要表达诗人对秋季的热爱与赞美之情,语言漂亮,每一节诗都等于一幅漂亮的图画。
(2)明确教学目的。
以读代讲,让学生感受诗的意境美,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感情与情趣。
2、说教法
诗歌重在朗读,尝试把诗的意境美通过朗读表现出来,所以这节课用以读代讲的方法来完成。由于每一个人的感悟与感受都不一样,所以在备课时未用一些漂亮画面,也未用录音。想让学生用心自己去感悟、理解,然后得到我们的收获。
3、说学法
在教学中教给学生一些学习诗歌的办法,比如朗读:读出力度、读出长度、读出速度;读课文一读字音、再读步伐、三读意境;抓住一些重点词汇去推敲,去剖析感悟,这都是学习诗歌的一些办法。
4、说教学程序
1、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安排。
由读导入,步步深入。以“秋”贯穿整个课堂,说秋、诵秋、品秋,诵读出秋意,达到课堂的高潮,这一点做的不够非常不错。作业也是为了进一步品秋,让学生对课文有进一步的考虑。
2、说明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安排。
教师引导,学生边读边悟,这一点做到了。让学生在读中悟,在悟中学,教师不是容易的教给,而是给予肯定的影响,正所谓“授人以鱼,不如授人以渔”。
3、说明重点与难题的处置。
重难题放在了诵秋上,每一节诗都突出几个词汇,在诵读中感悟、理解。
4、说明使用哪些教学方法辅助教学。
容易的多媒体课件,让学生心中有数,愈加明确大家课堂要做的事及步骤。
5、说了解课题的板书设计和设计意图。
板书是对课文内容的整理,由于前面诵读部分做的到位,总结概括就比较容易了。在板书部分点明热爱赞美的情感。容易,了解为目的。突出中心、主题。抓住三幅图内容及作者的情感来设计,让学生了解,且印象深刻。
朗读的课文将来讲时,让学生先读,再做教导,如此成效可能会更好些。
记住课堂必须要让学生动起来。
二年级语文说课稿
1、说教程《坐井观天》这是一则寓言故事,课文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,给小孩们讲述了一个含义深刻的故事,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,看问题,认识事物,站得要高,看得要全方位,不可以像青蛙那样犯错还自以为是。课文短小精悍,图文对应,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浅显易懂,学生可以从中了解蕴涵的道理。
2、说教学目的
结合新课标的需要和本课的实质,我确定这一课时的目的有三点;
1、运用多种办法认识3个生字。
2、能分角色朗读课文,充分发挥想象,初步理解含义。
3、引导学生看事物全方位化,要实事求是,不要像青蛙那样自以为是。
3、说教学重难题
认识3个生字,课文4——7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教学的重点,理解坐井观天的含义是教学的难题。
4、说教学办法
依据寓言故事的特征及本课的语言特点,在教学中我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,以读代讲,以读促学,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,依据新课标精神,我运用谈话法、对比法、表演法、实践法等教学办法,勉励学生全方位参与,主动学习,培养革新能力和实践能力。
5、说教学过程
围绕教学目的,紧扣新课标和教程,体现“学生为主体,教师为主导,练习为主线”的教学思想,体现以读为本以读促学的教学办法,着重看、听、读、说、练的教学思想,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步骤。
1、激起兴趣,引入新课
俗话说:“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”,分析到低年级小孩认知比较直观的特征,上课开始,我用讲故事的形式激起了学生的兴趣,有走入课堂的欲望。
2、多种形式,认识生字、新词
本文有3个需要认识的生字,在这一环节中,我设计了三关,由简到难,1、关,学习生字,2、关,在新词中认识生字,3、关,在句子中巩固生字,如此学生从字、词、句中认识和巩固了生字。
3、朗读课文,理解含义
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势必充满朗朗的念书声,对本课的学习,我着重在教导朗读上下工夫,在读中理解,读中感悟。
第一,我安排了自由读,边读边找出青蛙和小鸟的对话。
第二在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中,我使用了分角色读、讲读,让小朋友们领会到他们的感情。
深入到故事中,把自己当成青蛙或小鸟,训练分角色朗读、表演读,使学生进一步领会青蛙对天大小的理解是片面的,而小鸟的理解才是正确的。
4、拓展训练
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,青蛙听了小鸟的话他会跳出进口来看吗?看到了什么,开会怎么说?如此留给学生思维的创造空间,培养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,加大正确地引导。掌握续编故事。